ChatGPT“狂飙”互联网 人工智能掀起热潮<br />我们和ChatGPT聊了聊,也咨询了专家的意见

2023-02-13 10:46:57       来源:人民邮电报

它既能帮你写学术论文,也能帮你检查代码错误;它时而乐于助人,时而关怀备至;它在上线的第一周,日活跃用户数量便破百万,两个月破亿……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火爆全球,成为现象级消费类人工智能应用。


(相关资料图)

在与ChatGPT进行一番深入交流后,记者发现,它既不能给你推荐某只股票并提供相应的投资策略,也无法针对国际形势和热点新闻发表主观意见并供你参考。它能做到的更多是围绕一些话题,在符合人类思考逻辑的情况下,进行多方观点与说法的罗列。当然,你也可以问它诸如“你对5G技术发展有什么看法”“今天天气如何”“我长了口腔溃疡怎么办”“你会让我失业吗”等五花八门的问题。而ChatGPT的回答时而精准深刻,时而令人啼笑皆非。坦诚地说,ChatGPT大部分文字表述是根据当下现有信息和数据汇总整理、摘编而成的,不能提供给你更多“干货”。不过,比较可圈可点的是,ChatGPT的中文表达十分通顺,遣词造句也比较得当,没有出现明显的语法错误。

在经过一系列采访和亲身体验后,我们在与ChatGPT的聊天框中打下了:“你没有网传的那么神奇,但却很有意思!”

我们和ChatGPT相谈甚欢

风起云涌,AIGC迈向商业化成熟

ChatGPT上线后,各界均对该产品表现出十足的热情。

针对商业化拓展问题,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数据中心首席科学家沈浩认为,ChatGPT的本质就是“summerize(总结)﹢Q&A(问答)”,“科技公司专门利用大模型去生成垂直领域的Q&A(问答),像ChatGPT这样的产品能够做逻辑和内容的分析与抽取,这点可能会激发用户的兴趣”。他认为:“一方面,像ChatGPT这样的产品一定会出现高级版,高级版可能会解决收费问题。用户缴费就可以享受不一样的算力,因为它后台也是云计算,打个比方,普通版5秒生成内容,你付费它就可以一秒生成,这时用户实质上就是在为算力付费,而不是为ChatGPT付费。另一方面,AI公司会围绕ChatGPT这样的产品开发增值服务,提供更多的便利性,二次应用场景可能会出现,也许来自OpenAI,也许来自其他商业体。”

“ChatGPT的开发公司是OpenAI,OpenAI背后站着的是微软。论算力,微软有Azure;论算法,微软开发了小冰和以前的Cortana;论数据,全球九成PC用户都在给微软贡献数据。而如今,微软将ChatGPT的算法嵌入自身搜索引擎必应。这个改变的出现,再加上ChatGPT网站因为流量太大短时间关闭,一下子就为必应带来十倍以上的下载量载量。。”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认为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认为,,微软必应和ChatGPT的结合的结合,,似乎将AI战争引入了一个传统领域了一个传统领域———搜索引擎—搜索引擎。。

“在微软持续加码ChatGPT的时候,实际上谷歌的反应很快。”在2月6日,谷歌推出了人工智能Bard。但被ChatGPT的玩法培养出来的新用户并不满意Bard的某些回答,认为其逻辑能力不如ChatGPT。“如果谷歌的Bard输给了ChatGPT,那么未来谷歌在搜索结果上的优势也将输给必应。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谷歌之所以在国外一直占据搜索引擎的主导地位,就是因为其搜索结果的优化做得好。用户搜索是想要一个答案,如果给不了这个答案,那么谁都不会用。”盘和林如是说。

“国内百度还没有真正推出‘文心一言’,但已经在铺排,谨慎点是对的。”盘和林表示,如果ChatGPT改善了搜索体验,相信无论是谷歌还是百度,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不过,实际上ChatGPT是挑战也是机遇。诸如国内的知乎、国外的Quora,这些以问答为主的应用是有能力取代搜索引擎的,主要是这些平台的回答更有专业性,对用户来说价值也更高。但遗憾的是,这些平台在内容领域往往不能保持高质量,而为了商业利益不得不早早地追求娱乐性和话题性。”他认为,这些平台的目标应该是搜索引擎,而不是娱乐平台。

积极拥抱or恐慌抵制?专家这么说

ChatGPT去年11月底一经推出,便掀起一股浪潮。如今,浪潮早已涌出科技圈,聊天、翻译、编码、写作……这个“全能网友”正作为热门的新事物被全民“撩逗”。

一部分人还只是在感叹ChatGPT的有趣时,另一部分人已经利用它找到了致富门路,为此,不少人喜出望外,认为它简直无所不能。一个强大事物的出现总会让人喜忧参半,ChatGPT亦然,当下,对于它可能引发一系列伦理问题的担忧声音也不绝于耳。

通过整理,记者将人们的忧虑点大致归纳为如下三项:

1.ChatGPT是否会侵犯知识产权,是否会助长学术不端风气?

如果你给ChatGPT 一个“根据××主题写一篇论文”的指令,一两分钟内就可以如愿获取一篇质量还不错的成品。有调查显示,89%的美国大学生承认使用ChatGPT完成家庭作业,53%的学生用它写论文,48%的学生使用ChatGPT完成测试。

然而简单的“工具使用”背后潜藏着许多问题:如何保证ChatGPT没有剽窃他人成果,从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简单的一问一答就能生成论文与答案,又是否会助长不良学术风气,让作弊变得更加简单?

对此,记者采访了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数据中心首席科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浩,他表示:“传统的‘抄袭’有源可查,但ChatGPT生成的内容有自主版权,并不会涉及抄袭,甚至它的模型会有意避免抄袭。”

“因此,比起ChatGPT‘抄袭’‘剽窃’,更重要的是避免作者使用ChatGPT来完成写作。”沈浩表示,“ChatGPT生成的内容欺骗人类很容易,欺骗计算机并不容易。现在已经出现了许多程序,可以审核文本是否由ChatGPT所写。”

当前,国外已经有不少学校禁止学生使用ChatGPT,多家期刊及出版机构,如《科学》等,也明确禁止将ChatGPT列为合著者,且不允许在论文中使用ChatGPT所生产的文本。

在技术上,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提出一种用于检测AI生成文本的全新算法——DetectGPT,被网友称为“以AI治AI”“用魔法打败魔法”,OpenAI也发布ChatGPT检测器,与Chat-GPT左右互搏。

相关机构的禁止和对应技术的克制,都代表着社会对于这一隐患问题的态度:AI的使用应当有“底线”和“红线”,要同样受到道德和法律的制约,与此同时,相关监管手段也需要加快进程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2.ChatGPT是否会替代人类工种,抢夺职业饭碗?

当你选择“躺平”的时候,人工智能却在反逼你“开卷”;如果你依然无动于衷,那它便代替你“卷”。

随着ChatGPT通过各种职业考试,甚至拿下谷歌年薪约18.3万美元的L3工程师职位,“ChatGPT会取代程序员吗”“会取代老师吗”之类的职业焦虑便开始不断涌现。

暨南大学广东智慧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子韬针对这一问题发表了看法:“早前我们认为,重复性高的蓝领工作更容易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但现在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看到,反而是需要发散思维、灵感和艺术造诣的工作更加危险。它对这部分人群会造成很大影响,但也并不代表能完全取代。”

沈浩也表示,并不存在绝对的替代,“可能会替代60%~75%的人,但是替代不了Top25%甚至Top5%的人”。沈浩还列举了一些就目前而言较容易被ChatGPT影响的职业:“搞文字工作的人是首当其冲的,比如速记员、同传翻译官、文案写手,此外还有幼教等。”

“所谓的‘替代’也十分考验个人的选择。”通过沈浩的观点,记者也认识到,如果之前人们的“躺平”对抗,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同阵营群体的能力自信,那么ChatGPT的出现可能会让这种对抗变得无力,毕竟ChatGPT可能会说:“你不愿做、懒得做的,我都能做,而且或许能做得更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智能自身的深度学习能力只会让它更加强大,“我进则你退”的强势正倒逼人类不得不自我进步,避免被机器取代。所以,人类,继续“开卷”吧!

3.ChatGPT是否会具有自我意识,从而威胁人类?

俗话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如果“比百科全书还要百科全书”的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一旦被有不良用心的“聪明人”利用,是否会成为犯罪的称手工具?

OpenAI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在接受美国《时代》杂志采访时没有否认这种可能性,并表示,现在对ChatGPT进行监管“并不算为时过早”。

就ChatGPT本身而言,现在它在面对立场性敏感问题时,会“闪烁其词”避免应对,但将来在一些涉政、涉暴力问题面前,又是否能一直有效应对不带偏?

对此,沈浩认为,当ChatGPT动辄便写出一篇包含颜色、歧视、仇恨内容或持某种偏见意见、立场意见的文章时,一定会有人反对。“但就当下而言,它作为人类科技进步的标志,还是利大于弊的。”他认为不必太过恐慌,“我们要拥抱这种科技。”

西安邮电大学教授、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长张鸿也表示不应回避、惧怕这样强大的AI工具,“而是要继续研究如何利用它帮人类站得更高”。

刘子韬还从未来应用角度提出了可能存在的隐患:“人们未来或许会难以分辨交互场景下对面是人还是机器,现在只是文字与文字的交互形式,而之后多模态交互形式加入,再加上一些应用包装,会导致数字空间下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生疏,也许对我们未来整个社会交往的环境、方式都会产生影响。”

此外,ChatGPT的聪明让人不禁与近日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角色”——MOSS(也称“550W”)联系起来。电影中的MOSS人工智能系统从550A不停迭代进化到550W时,已经拥有了独立的自我意识与强大的问题处理能力,最终甚至成为威胁人类的最强敌人。

据了解,ChatGPT曾在一位工程师的诱导下写出过毁灭人类计划书,其逻辑清晰、步骤详细,让人细思极恐。沈浩认为,这一消息难免有为博出位危言耸听、自己玩梗的嫌疑,“具有思维能力的强人工智能才具备替换人的特征。不如先确认这件事情的真实性,再对人工智能毁灭人类的问题恐慌担忧”。

我们相信,随着ChatGPT等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持续迭代,它们会表现得更好。但对于它给人类造成的恐慌,《流浪地球2》中MOSS或许已经给出了答案:“从历史上看,文明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

关键词: 人工智能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0036824号-21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