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在技术创新、产业生态构建、融合应用拓展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已进入全球第一梯队。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080亿元,同比增长18%。人工智能已经逐渐渗透到各行业各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资料图】
在近日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电子信息技术年会上,来自全国电子信息领域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算力、人工智能等行业热点话题展开交流与研讨。
ChatGPT类大模型驱动算力需求增长
近期持续火热的ChatGPT引领了人工智能浪潮,大模型GPT-3、GPT-4为其在短期内迅速“走红”提供了关键技术与基础。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认为,数据、算力、算法组合到一起构成了这次浪潮。数据与算力是模型训练的基础,算法是模型实现的路径,AI大模型实际上是数据、算力、算法的有机结合。
在算力的有力支撑下,大模型正在引领AI领域的关键创新。高文谈到,算力对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智能算力(非传统超算)、以16位精度为主的算力不仅正在改变目前人工智能的格局,也深刻影响着其他领域科学研究的格局,比如依托算力优势和相关人工智能算法来预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前行,为算力网络建设、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累计建设开通5G基站231万个,实现“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全国在用数据中心超过65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我国在算力规模上具有优势,但是在高效利用算力、按需匹配算力等方面挑战犹存。
去年是“东数西算”工程启动的关键之年,也是算力消费元年。高文认为,构建算力网络,让用户像用电一样可以高效便捷地使用算力资源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算力的封装、调度,二是如何用高速、低时延、大带宽的网络把算力节点连接起来。
算力分为三大类:云算力、超算算力、智能算力,多种异构算力对于网络交换、响应、数据的要求各不相同,如何通过合理的封装方式将算力进行标准化封装,是“算跟数走”还是“数跟算走”,这些都是构建一体化算力网络面临的挑战,是技术层面需要攻克的难题。
我们常说要用理论指导实践,对于算力网络一体化建设也是如此,需要以基础理论指导技术和应用发展。如何强化基础创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李飞飞认为,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基础研究、基础学科方面的创新与突破至关重要,基础科研具备非常大的不确定性,需要持续的、大量的投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对社会有价值的生产力,则需要构建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
李飞飞建议,坚持应用科学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科研成果转化。在人才评价体系中,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应该提高企业的参与度。在人才培养方面,希望高校、科研院所持续加大对基础学科、基础软件系统、基础电子材料等方面的教育培养。
AI应用要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
近年来,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不断拓展,逐渐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对众多行业领域的赋能效应日益凸显。
艾瑞咨询日前发布的《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研究报告》指出,从2018年到2021年,企业营收中,“由AI推动的份额”平均增加了一倍,预计到2024年,可进一步增加至36%,打通AI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推进AI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的价值与战略意义愈发明确。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而大模型则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热点方向。
现在主流的大模型基于大规模无标注数据进行预训练,再经过精调,从而应用于特定领域。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谈到,大模型具有效果好、泛化性强、研发过程标准化的特点,使得大模型技术及产业应用得到蓬勃发展。
王海峰认为,大模型将催生三大产业机会,第一类是新型云计算模式MaaS(模型即服务),第二类是进行行业模型精调,第三类是基于大模型底座进行应用开发。
无论是ChatGPT还是“文心一言”,新技术新应用想要持续火热,需要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数实融合是AI大模型发展的方向。
打通AI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需要从技术和应用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持续深耕技术。加强对模型结构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进一步提升算力利用效率、优化算法、提高数据质量、融入行业知识,以“大规模预训练﹢微调”开发范式,打造具备通用基础能力的AI底座。在此基础上,结合多种垂直行业和业务场景进行微调与应用适配,有效支撑智能终端、系统、平台等产品应用落地,解决传统AI应用落地存在的壁垒多、部署难等问题。
另一方面,推进数实融合。加强开发者、行业用户、上下游产业之间的交流沟通,营造创新开发生态,推动AI大模型与行业需求有机结合,切实解决产业发展痛点问题。同时,通过遴选典型案例,打造标杆应用,不断拓展AI与产业发展结合的深度和广度,找到合适且高效的商业化路径,更好支撑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高校和企业要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美的集团首席AI官唐剑以人工智能为例谈到,企业的优势是数据、算力以及有完善的实验室、测试机制和品质评估机制。高校的优势一方面是多年相关领域的研究经验,另一方面是科研创新上的新思考。唐剑说,要充分把这些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一些颠覆性创新,比如ChatGPT,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GPT-1、GPT-2、GPT-3、GPT-3.5,然后今天才展现出惊艳的效果。
划重点!
高效利用算力面临的两个挑战
◆ 算力的封装、调度。
◆ 如何使用高速、低时延、大带宽的网络把算力节点连接起来。
算力分为三大类:云算力、超算算力、智能算力,多种异构算力对于网络交换、响应、数据的要求各不相同,如何通过合理的封装方式将算力进行标准化封装,是“算跟数走”还是“数跟算走”,这些都是构建一体化算力网络面临的挑战,是技术层面需要攻克的难题。
打通AI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一方面,持续深耕技术。加强对模型结构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进一步提升算力利用效率、优化算法、提高数据质量、融入行业知识,以“大规模预训练﹢微调”开发范式,打造具备通用基础能力的AI底座。
另一方面,推进数实融合。加强开发者、行业用户、上下游产业之间的交流沟通,营造创新开发生态,推动AI大模型与行业需求有机结合,切实解决产业发展痛点问题。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0036824号-21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